11/21世界問候日,你知道嗎 ?
11月21日是世界問候日,也稱世界哈囉日,為了提醒我們人際溝通的重要,
以及一句溫暖的問候,擁有化解任何糾紛和爭吵的能力。
慶祝世界問候日的方式,就是至少與10個人說聲「哈囉!」,
熟識的朋友或是陌生人都可以,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 ? 實際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呦 !
世界問候日的來源
1973年11月21日正值第四次中東戰爭,為了減少戰爭對人民及社會的迫害,
來自澳洲的兄弟:姆可馬克及米切爾,自費印刷大量問候語文宣,
並寄給世界各國政府首腦及社會知名人士,向他們闡述設立世界問候日的重要意義,
勸告有關領導人放棄軍式手段,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,第一個 ” 世界問候日 ” 就此誕生。
節日宗旨發展
從最初勸戒領導人取消軍式手段,以和平溝通方式解決紛爭,
至今慢慢發展為促進世界和平,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,
不同族群間相互理解文化,運用問候溝通,拉近彼此間的距離。
問候方式、內容
世界問候日的問候內容並不局限於「哈囉!」,
例如:「你甲霸沒?」、「安安你好」「嗨!」「最近過得如何?」……等
口語或地方性的打招呼習慣用語,都是一種拉進彼此距離的方式。
不同國家,也有許多有趣又特別的打招呼方式。
跟著編編一起來看看 !
西藏:
吐舌頭是西藏傳統的打招呼方式,相信輪迴的西藏人,
,見到人時會露出舌頭 ( 會保持一段安全距離 ),證明自己不是慘忍滅佛的牛魔王轉世,非常特殊且有趣的打招呼方式 !
(圖片節取至網路。)
菲律賓:
稱為mano,用自己的額頭親碰對方的手指關節,多用在對長輩時的打招呼方式。
(圖片節取至網路。)
毛利人:
雙方額頭鼻子相碰兩次,代表彼此交換氣息,這是毛利人最親切的打招呼方式。
(圖片節取至網路。)
印度:
印度人見面會行合十禮,雙手合十,指尖接近下巴並微微鞠躬,
這個姿勢源自於印度教和佛教在佛前的祈禱動作,就像是尊敬神一樣的尊敬對方。
(圖片節取至網路。)
日本:
日本人非常注中禮節,以鞠躬方式打招呼,
一般人之間多行30度、45度的鞠躬禮。
(圖片節取至網路。)
泰國:
雙手合十置於胸前,狀似禱告再微微低頭,
再將頭抬起來說 :「撒挖低咖」。
(圖片節取至網路。)
法國:
通常喜歡用親吻方式打招呼,但跟我們想像中的親吻不太一樣,
原則是 : 嘴唇不能碰到臉頰,但親吻時須加上一個悶響聲。
(圖片節取至網路。)
美國:
最常見的打招呼方式為碰拳頭,
越來越多人將拳擊視為打招呼及激勵對方的一種方式。
(圖片節取至網路。)
還再等什麼呢?
快對身邊的人說聲「嗨!」,
一起慶祝今天這特別的節日,
11月21日世界問候日,
傳遞幸福溫暖,傳播愛 !
Chrome: https://www.google.com/chrome/browser/desktop/index.html